最早提及信息站的人是中国人,美国著名战略研究员查理斯B.埃弗雷特和另外两位同行合写的《信息战与美国国家安全的评论》中指出,“世界上最早提出信息战概念的,是一位非西方人——中国的沈伟光先生。”
他们这才知道,沈伟光不仅是世界范围内最早提出“信息战”概念的人,而且早就出版了世界第一本名为《信息战》的专著,他是全球信息战理论的创始人!
大喜过望。他们进一步了解之后,发现写出《信息战》专著的沈伟光既不是军人,也不是职业研究者,而是国务院的一名普通公务员。
1998年9月12日,沈伟光应邀在奥地利林茨市的“信息战论坛”上作了“为遏制信息战而奋斗”的学术讲演。奥地利政府派出总理翻译官给他做同声翻译,各国专家学者给予了热烈好评。
“沈伟光先生,坦率讲,在电子信息领域,中国并不发达,为什么信息战的理论却会首先在中国出现?”沈伟光演讲结束时,德国《明镜》周刊记者就向他提出了这个很有代表性的问题。
“不错,和发达国家比,中国的信息技术还不发达,还有差距。但是,智慧和技术不同,智慧没有专利,智慧也没有优先权。”沈伟光接着说,“中国有5000多年的优秀文化传统,实际上,作为一种智慧的思考,中国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孙子,早在2500多年前就有过一句名言,它实际上也是‘信息战’的核心和宗旨——‘不战而屈人之兵’。”
最早提交信息论的人是美国人,1937 年,21 岁的香农成为了麻省理工学院的硕士研究生,他在其硕士论文中提出,将布尔代数应用于电子领域,能够构建并解决任何逻辑和数值关系,被誉为有史以来最具水平的硕士论文之一。香农首创用电子开关模拟布尔逻辑运算,这在后来成为了现代电子计算机的基本思路;香农的工作成为数字电路设计的理论基石,完全取代了之前盛行的 ad hoc 方法。1940 年,香农成为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研究员。在那里香农获得机会与当时有影响力的科学家和数学家交流,比如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赫尔曼·外尔和约翰·冯·诺伊曼,现代信息论的思想逐渐在他脑海中成型。
二战期间,香农加入贝尔实验室,研究火力控制系统和密码学,相关课题直属国防研究委员会领导。1943 年,香农有机会和英国数学家和密码学家艾伦·图灵合作。图灵被派到华盛顿和美国海军交流破译德国的北大西洋潜艇舰队密码的成果,并在贝尔实验室待了一段时间。香农和图灵在一个自助餐厅见面。图灵向香农介绍了现在被称为“通用图灵机”的概念。香农对此很感兴趣,因为图灵机的概念和香农自己的很多想法相吻合。香农为军事领域的密码分析——密码破译和保密通信——作出了很大贡献。